中國為何減少天然氣進口?歐洲危機并非偶然,有個道理我們得明白
能源可以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,大到工業發展,小到做飯取暖。現代社會對天然氣等能源的依賴非常高,一旦沒了這些能源,必將會出現大問題,現在的歐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在上個月發布的《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(2022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中,我們發現,我國今年對天然氣的進口有所下降。《報告》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天然氣進口量與同期相比下降了近9%,為741億立方米。其中主要體現在液化天然氣進口的減少,液化天然氣進口只有428億立方米,同比下降了19%;但管道氣進口倒沒有減少,而是增加了10%。
需要注意的是,液態天然氣進口這個降幅,是我國有史以來降幅最大的。那中國為何突然減少天然氣的進口呢?是買不到嗎?當然不是。中國的天然氣進口國其實還是很豐富的,有澳大利亞、美國、俄羅斯、土庫曼斯坦等。而且中國的友好鄰邦——俄羅斯今年的天然氣余量特別足,如果中國真的一時半會買不到,從俄羅斯大量進口便是了。
現在買不到天然氣的是歐洲 ,中國目前不需要去擔心這個問題。為什么說是“暫時”呢?因為事事變化無常,以后會發生什么事,我們不敢太早下定論。就像現在的歐洲人,他們以前哪能想到,2022年的他們,洗澡只能洗四個部位;室內溫度過高會被判刑,送去吃牢飯。自詡高貴的他們,哪會想到有一天將淪落至此呢?
事實上,歐洲現在面臨的能源危機并非偶然。眾所周知,歐洲自己能源產量并不多,大部分靠進口。最主要的是,他們能源進口又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,俄羅斯是歐洲的能源進口第一大國。依賴俄羅斯能源,卻又對俄羅斯能源大打出手,這也是歐洲能源爆發的主要原因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這里并不是說歐洲大量從俄羅斯進口能源有錯,只要是不偷不搶,你買我賣,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操作,沒有錯。錯的是歐洲在自己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情況下,還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跟著美國胡作非為,制裁俄羅斯,這才導致能源危機爆發。
不過,從中我們發現最關鍵的問題,過分依賴俄羅斯能源是歐洲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。倘若歐洲國家自己生產的能源多一點,不把雞蛋集中放在俄羅斯這個籃子里,跟更多國家有能源進口交易,那即便俄羅斯斷供,歐洲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直接陷入了危機。當然了,歐洲國家依賴俄羅斯能源存在諸多因素,比如俄羅斯是能源大國,地理位置跟歐洲鄰近,進口方便實惠等等。
但無論是什么原因,從歐洲這場危機中,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,能源這種不可缺少的東西,真的不能依賴任何國家,卻非萬不得已,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出現致命的問題。我想中國突然減少天然氣進口,也必定有這個考量在其中。
中國減少天然氣進口這個事,也引發了日媒的關注。日本《每日新聞》日前撰文指出,中國將增加國內的能源產量,構建一個不完全依賴任何國家的能源機制,無論是俄羅斯、美國、還是澳大利亞。而這正是受到了目前國際局勢的啟發。文中還預計,今年中國將大幅度增加國內的天然氣產量,可能會比去年增加100億立方米以上。
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,確實像日媒猜測的一樣,中國今年確實在增加國內天然氣的產量。根據《報告》,今年上半年,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120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接近8%。《報告》中還指出,預計今年國內天然氣產量將達到2200億立方米。
中國一向秉承著跟所有國家和平相處,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。但不是所有國家都是如此。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敵人,千方百計地要聯合盟友遏制中國的崛起,雖然我們已經有能力去應付美國的打壓,但也不能掉以輕心,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,盡可能不要讓像美國這種對我們充滿惡意的國家有機可乘。
所以,即便我們現在可以從各國進口能源,但依舊要做好打算。能源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,我們必須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,未雨綢繆才能走得更長遠。畢竟依賴別人很難走遠。歐洲已經用自作自受的方式,讓我們看到過分依賴別人可能帶來的后果。
- 上一篇:2022-10-31國際石油價格 2022/10/31
- 下一篇:我國從俄羅斯采購的石油,均價為每噸4041元,那么從美國采購 2022/10/24